
“悬梁刺股”这成语大家都不陌生吧?它可是由两个故事组成的。先说“悬梁”,主人公是东汉的孙敬。他年少好学,整天把自己关屋里读书。可读书久了,难免犯困。孙敬为了克服这问题,想了个狠招。他找来绳子,一头绑在房梁上,一头系在自己头发上。只要一打瞌睡,头一低,绳子就会扯住头发,疼得他立刻清醒,接着继续读书。这得多有毅力啊!
再说“刺股”的苏秦。他一开始游说各国,却四处碰壁,灰溜溜回到家。家人都不待见他,这让他深受刺激。从此,他发愤图强,日夜苦读。读书累了打瞌睡,他就拿锥子刺自己大腿,鲜血直流也不在乎。靠着这股狠劲,苏秦后来终于学有所成,佩六国相印,风光无限。
这俩故事告诉咱,学习就得有这股子不顾一切的劲头。在学习和工作里,遇到困难想偷懒很正常,但和孙敬、苏秦比,咱这点困难算啥?咬咬牙,像他们一样对自己狠一点,肯定能克服困难,取得进步。
闻鸡起舞:有志者早行动
“闻鸡起舞”的主角是祖逖和刘琨。他俩是好朋友,都心怀报国之志。那时候,西晋内部腐败,外部还有敌人侵扰,国家动荡不安。祖逖和刘琨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就想着能为国家出份力。
有天半夜,祖逖被鸡叫声吵醒。一般人听到鸡叫,可能翻个身接着睡,可祖逖不一样。他想,鸡都叫了,时间不等人,得赶紧起来练本领。他就叫醒刘琨,两人到院子里舞剑练武。此后,只要鸡一叫,他们就起床锻炼,不管刮风下雨,从不间断。
经过长期刻苦训练,祖逖和刘琨武艺越来越高强,见识也越来越广。后来,祖逖带领军队北伐,收复了很多失地。他们的故事说明,有志向就得趁早行动。别总想着明天再开始,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就像祖逖和刘琨,要是他们听到鸡叫还懒在床上,哪有后来的成就呢?咱们在生活中也一样,有梦想就别磨蹭,早点行动起来,说不定哪天机会来了,咱就能抓住。
囊萤映雪:困境中求知若渴
“囊萤映雪”同样是两个故事。“囊萤”的主人公是晋代的车胤。他家境贫寒,没钱买灯油,晚上没法读书。但车胤特别爱学习,这可咋办呢?夏天的晚上,他发现萤火虫会发光,就灵机一动,抓了好多萤火虫,装进白纱布口袋里。萤火虫发出的光虽然微弱,但对车胤来说,这就像一盏明灯。他借着这微弱的光,如饥似渴地读书。

“映雪”说的是孙康。他也是家里穷,没钱买灯油。冬天的夜晚,又冷又黑,没法学习。有一天夜里,他从睡梦中醒来,发现窗外白雪皑皑,亮堂堂的。他一下子来了灵感,赶紧拿出书,坐在雪地里借着雪的反光读书。刺骨的寒风冻得他手脚麻木,可他顾不上,眼睛紧紧盯着书本。
车胤和孙康在那么艰苦的条件下,还想尽办法学习。再看看咱们,现在学习条件多好啊,有明亮的教室,有各种各样的学习资料。可有些人还不珍惜,整天浑浑噩噩的。和车胤、孙康比起来,咱们真没理由不好好学习。不管环境多艰苦,只要有求知的欲望,总能找到办法克服困难。
这些奋发努力的成语故事,对孩子来说就像是成长路上的指明灯,有着不可小觑的影响。就拿“悬梁刺股”来说吧,孩子听了孙敬和苏秦的故事,能真切地感受到他们为了学习克服困难的那股狠劲。在孩子自己的学习过程中,肯定也会碰到难题,可能是一道怎么都解不出来的数学题,也可能是一篇怎么都背不下来的课文。这时候,他们就会想起孙敬和苏秦,从而告诉自己不能轻易放弃,咬咬牙坚持一下,说不定就能把问题解决了,慢慢地就培养起了毅力和刻苦精神。
而且啊,这些成语故事还能像火种一样,点燃孩子的学习动力。“闻鸡起舞”里祖逖和刘琨心怀报国之志,听到鸡叫就起床练武,多有干劲儿啊!孩子听了这样的故事,会觉得古人都这么有志向、这么努力,自己也不能落后。他们会以古人的事迹为榜样,在学习上更加主动。 这些故事里传递的都是积极向上的信息,孩子在听故事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就会树立起积极向上的价值观,明白只要努力奋斗,就有可能实现自己的目标。
悬梁刺股的做法值得效仿吗?
悬梁刺股体现的是古人刻苦学习的精神,但这种极端的做法并不值得直接效仿。现代社会我们有更科学的学习方法和休息调节方式,我们应该学习他们的精神,合理安排时间、提高学习效率,而不是用伤害身体的方式来学习。
闻鸡起舞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实际
闻鸡起舞告诉我们要有志向,并且要趁早行动。在生活中,很多人有梦想却总是拖延,我们应学习祖逖和刘琨,珍惜时间,一旦有目标就立即付诸行动,这样才更有可能实现目标。
囊萤映雪的故事发生在什么时代?
“囊萤”的故事主人公车胤是晋代人,“映雪”的故事主人公孙康也是晋代人,所以囊萤映雪的故事都发生在晋代。
这些奋发努力的成语故事能给孩子带来什么影响?
这些故事能培养孩子的毅力和刻苦精神,让他们明白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困难不能轻易放弃。还能激发孩子的学习动力,以古人的事迹为榜样,树立积极向上的价值观。
这篇文章有wordpress ai自动写文章插件自动创作完成,如果你也需要这样一个插件,请联系我vx:duanjuxx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