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了了

孔融的机智

“小时了了”这个成语出自《世说新语》,讲述的是东汉末年著名文学家孔融小时候的故事。孔融是孔子的二十世孙,自幼聪慧过人,四岁便懂得谦让,留下了“孔融让梨”的美谈。他的机智不仅仅体现在谦让上,更在与大人对话时的机敏应对中展现得淋漓尽致。

有一次,年仅十岁的孔融随父亲到洛阳拜访名士李膺。李膺是当时的名门望族,门庭若市,宾客如云。孔融来到李府门前,门卫见他年纪小,便拦住了他。孔融不慌不忙地说:“我是李府君的亲戚,请通报一声。”门卫见他言辞得体,便进去通报。李膺听说有个小孩自称是他的亲戚,感到好奇,便让人请进来。

机智应对

孔融进门后,李膺问他:“你与我是什么亲戚关系?”孔融从容答道:“我的祖先孔子曾与您的祖先老子(李耳)有过师生之谊,所以我们是世交。”李膺听后,不禁对这个小孩子的机智感到惊讶,连连称赞他“小时了了”。

当时在场的另一位宾客陈韪却不以为然,冷冷地说:“小时了了,大未必佳。”意思是说,小时候聪明,长大了未必有出息。孔融听后,立刻反唇相讥:“想必您小时候一定很了了吧?”这句话巧妙地讽刺了陈韪,暗示他现在并没有什么成就。陈韪被一个小孩子说得哑口无言,场面一度十分尴尬。

成语的寓意

“小时了了”这个成语原本是形容一个人小时候聪明伶俐,但后来常被用来讽刺那些小时候表现优异,长大后却平庸无奇的人。孔融的故事却告诉我们,真正的聪明不仅仅是表现在言语上,更体现在应对复杂局面时的从容与智慧。

孔融长大后,果然不负众望,成为东汉末年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名列“建安七子”之一。他的才华和品德一直为后人所称颂。而“小时了了”这个成语,也因他的故事而流传至今,成为人们谈论童年聪慧与成年成就时常用的典故。

孔融的故事不仅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机智聪慧的孩子,也让我们思考:聪明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如何将这种聪明转化为真正的能力和成就。正如孔融一样,他的机智不仅仅停留在言语上,而是贯穿了他的一生,成为他成就非凡的基石。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