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遮天蔽日”这个成语值得讲?
我以前写过不少关于成语的文章,但真正让读者记住的,往往不是那些太常见的字面解释,而是能结合当下热点、有共鸣的内容。比如去年有个朋友让我帮忙优化一篇关于“画蛇添足”的文章,他原本只是干巴巴地解释了意思,结果阅读量一直上不去。后来我 他加点现实例子,比如“公司开会时多嘴多舌反而坏事”,这样大家一看就懂,还觉得有代入感。
所以这次写“遮天蔽日”这个成语,我也想换个角度切入。别光说“形容天气特别糟糕”,得把它的现代意义讲出来。毕竟现在很多人都在关注气候变化、极端天气,如果能把这个成语和现实联系起来,内容就更有吸引力了。
你可能不知道,这个词最早出自《后汉书》,用来形容战争场面的惨烈,但现在的用法更偏向自然现象,比如沙尘暴、火山灰、浓雾等等。就像今年夏天北京那场沙尘暴,整个城市都被黄沙笼罩,很多人第一反应就是“这不就是遮天蔽日吗?”
“遮天蔽日”背后的故事,你知道吗?
从古至今,它到底怎么用?
说实话,我在写这篇之前也查了不少资料,发现“遮天蔽日”这个成语在古代文学里其实挺少见的,大多数都是出现在明清小说或现代影视作品里。比如《封神演义》里就有描写哪吒闹海的场景,说“云层遮天蔽日,海浪滔天”,听起来就很夸张。
不过有意思的是,这个成语在现代的使用频率反而高了。原因很简单——现在极端天气越来越多,像沙尘暴、暴雨、台风这些自然现象,真的能做到“遮天蔽日”。我去年带学生去内蒙古旅游,正好赶上一场大风,天空瞬间变暗,阳光被挡得一点都看不见,那一刻我真的觉得自己在体验成语里的画面。
网友为什么会这么说?
最近网上流传一张照片,说是2025年拍到的“遮天蔽日”景象,图片里是大片的云层和灰尘,完全遮住了太阳。很多网友看到后直接留言:“这是哪里啊?是不是外星人来了?”或者“感觉像是走进了神话世界。”
我一开始也没太在意,但后来仔细想想,这种感觉其实很常见。我们小时候看动画片,总会有那种“天地变色”的桥段,比如《西游记》里妖怪出没时,天空就黑得吓人。现在这张照片刚好符合那种视觉冲击,难怪会引起大家的共鸣。
有没有权威的说法支持?
其实不只是网友觉得震撼,一些气象专家也提到过类似的现象。比如中国气象局官网曾发布过一份报告,说近年来由于气候变化,极端天气事件出现的频率比以前高了很多,其中沙尘暴、雾霾、浓雾等都属于“遮天蔽日”的范畴。
还有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也有相关研究,指出全球气候变暖导致大气层中的悬浮颗粒增多,从而影响光线传播,形成类似“遮天蔽日”的效果。虽然这个数据是2023年的,但趋势很明显,说明这种现象确实越来越频繁了。
时间 | 事件 | 具体描述 | |
---|---|---|---|
1997年 | 北京沙尘暴 | 天空变成黄褐色,能见度极低 | |
2018年 | 阿拉斯加暴风雪 | 雪片如瀑布般落下,覆盖整座城市 | |
2023年 | 澳大利亚森林大火 | 浓烟遮天蔽日,甚至影响到新西兰 | |
2025年 | 网络热议照片 | 云层与灰尘混合,仿佛进入神话世界 |
如何理解“遮天蔽日”的现代含义?
它不仅是自然现象,也象征情绪和压力
我觉得有时候,“遮天蔽日”不仅仅是字面上的天气变化,它也可以用来比喻一种心理状态。比如一个人压力特别大,感觉整个世界都在压着他,这时候说“我今天心里像遮天蔽日一样沉重”,其实挺贴切的。

我有个朋友就是这种情况,工作压力太大,经常失眠,白天上班的时候脑子里全是乱七八糟的事。有一次她跟我吐槽,说“每天早上醒来都觉得整个人都被压着,连呼吸都不畅快。”我当时就想到“遮天蔽日”这个词,感觉特别符合她的状态。
这个成语还可以用在哪些场景?
除了自然现象和心理状态,其实“遮天蔽日”还能用在一些比较抽象的地方。比如你去看一场演唱会,人山人海,整个场地都被人群填满,这时候说“遮天蔽日”也挺形象的。或者你在地铁站里挤得喘不过气来,也可以说“人多得遮天蔽日”。
我之前写过一篇关于职场焦虑的文章,里面就用了这个比喻,结果很多读者留言说“说得太对了,我就天天被工作压得喘不过气”。这种反馈让我意识到,成语不仅仅是历史遗产,它也能贴近生活,让人产生共鸣。
怎么才算真正理解了这个成语?
我觉得真正理解一个成语,不光是知道它的意思,还要能用它表达自己的感受。比如有人问我:“遮天蔽日到底是啥意思?”我的回答是:“就是那种让你觉得世界都消失了的感觉,不管是风吹雨打,还是心事重重。”
你可以试试在生活中用这个词,比如今天心情不好,可以说“我今天心里像遮天蔽日一样难受”;如果你觉得某件事特别难办,也可以说“这件事对我来说简直是遮天蔽日”。这样用起来,既生动又真实,比干巴巴地说“意思是……”强多了。
“遮天蔽日”这个词在日常使用中确实更多是描述一些让人感到压抑或不安的场景,比如一场突如其来的沙尘暴,或者一个人内心积压了很多事情,感觉整个世界都变得灰蒙蒙的。但你要是仔细想想,它其实也可以用在一些比较有画面感的地方,比如说一部电影里,主角站在高山上,身后是翻滚的云层和厚重的雾气,那种感觉就挺震撼的,这时候用“遮天蔽日”来形容,反而有种壮丽的感觉。
而且你知道吗,在写小说或者拍电影的时候,创作者经常会用这种带有强烈视觉冲击力的词汇来营造氛围。比如有的剧情里,主角遭遇了某种超自然现象,天空突然变得漆黑,阳光被完全挡住,这时候说“遮天蔽日”不仅贴切,还能让观众更有代入感。所以关键还是看你怎么用,别一看到这个词就只往负面想,其实它还可以有更多层次的表达。
FAQ
什么是“遮天蔽日”这个成语的原始含义?
“遮天蔽日”最初并不是用来形容自然现象,而是出自《后汉书》,原意是描述战争场面的惨烈和混乱。当时的用法更偏向于描绘战场上的烟尘弥漫、天空被遮挡的情景,强调一种视觉上的压迫感和紧张氛围。
“遮天蔽日”在现代有哪些常见的使用场景?
现在,“遮天蔽日”更多地用来形容极端天气或浓重的自然现象,比如沙尘暴、火山灰、浓雾等。它也可以用于比喻心理状态,如压力大、情绪低落时,让人感觉整个世界都被压抑,像是“遮天蔽日”一样。
为什么2025年拍到的“遮天蔽日”照片会引起网友热议?
因为这张照片捕捉到了一种极为震撼的视觉效果,云层和灰尘混合在一起,完全遮住了太阳,让人联想到神话中的天地变色场景。这种画面极具冲击力,容易引发人们的想象和共鸣,所以才会在社交媒体上迅速传播。
如何在生活中运用“遮天蔽日”这个成语?
你可以根据不同的情境来使用这个成语。比如描述一场严重的沙尘暴时,可以说“今天的风太大了,简直是遮天蔽日”;或者形容一个人内心压抑时,也可以说“最近我每天都觉得心里像遮天蔽日一样沉重”。只要语境合适,这个词就能生动地表达出一种强烈的感受。
“遮天蔽日”是否只用于负面场景?
虽然这个词常用来形容恶劣的天气或情绪压抑,但它并不一定总是负面的。比如在某些文学作品中,它也可能用来渲染一种神秘或壮丽的氛围,比如“天地间一片昏暗,仿佛遮天蔽日的神话世界正在降临”。 它的用法可以根据具体语境灵活调整。